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教案
你知道怎么寫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教案嗎?詩詞曲是我國歷史文化的瑰寶,每一個詩詞曲作品,都是一個塑造作者情感世界的藝術作品,或表達某種情感,或描繪某種期待 。一起看看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教案!歡迎查閱!
文章圖片
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教案1
一、教學目標
1、能朗讀、背誦《天凈沙·秋思》
2、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點
3、能理解《天凈沙·秋思》所描寫的意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
4、初步具有創造能力 。
5、培養學生熱愛家鄉,熱愛祖國的感情 。
二、重點難點
1、朗讀、背誦《天凈沙·秋思》
2、理解《天凈沙·秋思》所描寫的意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
3、訓練想象、聯想,培養創造思維
三、教學設想
1、以朗讀訓練為重點,體會寓情于景的寫法 。
2、通過合作學習與交流,形成良好的學風,學會學習 。
3、訓練想象、聯想,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 。
四、教學時間:一課時
五、教學過程:
1、引入新課:(同學們:我們進中學以來初次學習古詩,很高興能成為大家的朋友,聚集在這里,和大家一起共同學習古詩,請大家一起學習第三單元的第十五課《古詩十五首》 。從現在起,我們就是親密的合作伙伴,愿我們合作愉快,合作成功!朋友們,有信心嗎?)我們的課就要開始了,請先聽一段音樂,放松放松 。(放第一框聽音樂)聽了這段音樂,有什么感受?這曲子是愉快的,還是悲傷的?(學生談感受 。)引:你認為怎樣的人可能有這樣的心境?(失意的人,遠離家鄉的游子,如馬致遠)對!真聰明!說到馬致遠,就說到正題上去了 。今天,我們要學習馬致遠作的曲《天凈沙·秋思》 。
我們說說馬致遠,誰來?
馬致遠(1250?一1321?):字千里,號東籬,大都(今北京市)人,元代戲曲作家、散曲家 。有“曲狀元”之稱 。他的散曲描寫景物意境優美,語言凝煉,流暢自然 。(放第2框)
師:我還知道,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,但由于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,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。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 。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,困窘潦倒一生 。于是在羈旅途中,寫下了《天凈沙·秋思》,它的體裁的“曲” 。
下面說說“曲”這種文體:
在中國古代文學長廊中,宋以前一直以詩最盛行,宋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,而又有詞的興起 。到了元代,另一新興的體裁就是曲,曲大致分為兩種,一是劇曲,一是散曲 。散曲沒有動作、說白,包括散套和小令 。馬致遠的《天凈沙·秋思》就是有標題的小令 。(放第3框)
2、理解這首小令的意思
(1)指導學生朗讀 。
古人說,書讀百遍,其義自見;現在有專家說,讀書是與作家對話 ??傊?,讀書是走進作家的內心世界,讓我們以朗讀來走進馬致遠,親近這位名家,讀懂這片漂泊羈旅的游子之心 。
下面請大家聽一遍朗讀,劃出節奏 。(放第4框)
枯藤/老樹/昏鴉,小橋/流水/人家,古道/西風/瘦馬 。夕陽/西下,斷腸人/在/天涯 。
師:這首小令一、三、五句押尾韻“a”,二、四句押尾韻“ia”,讀來朗朗上口,大家喜歡嗎?我們感受一下 。(朗讀)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,結構相同、字數相等、句式工整,
要讀出一氣呵成、淋漓痛快的酣暢美和明快的節奏感 。試一試 。最后一句是散句,要讀得曲折跌宕,讀出落拓無助的生存境遇 。試一試 。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讀一遍 。這樣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間,長短結合的形式美 。
- 人教版初一上冊語文教案
- 人教版初一語文教案
- 小學語文教案版本
- 人教課標版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
-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
-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復習教案
- 三年級上冊語文蘇教版教案
-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全集
-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
-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全冊教案